“世界上只有猫和猫做朋友的事,没有猫和老鼠做朋友的事。”
发布日期:2025-10-24
浏览量:299775
特约记者盛祥桂
此语出自毛泽东在革命斗争时期的一次谈话,却以其高度凝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核心要义。毛泽东善用通俗比喻阐明复杂政治哲理,此言即是以自然界中猫与鼠的捕食关系,隐喻社会历史中敌我双方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其本质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类比,而是对阶级社会中对立关系的哲学抽象,体现了“敌我分明”的革命立场与“斗争哲学”的理论逻辑。

核心思想的深层阐释
1.敌我关系的本质性与不可调和性
猫与老鼠之间不存在共存共荣的基础,因其生存逻辑根本对立——一者以捕猎为生,一者以逃逸求存。毛泽东借此强调,在阶级社会中,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剥削者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矛盾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决定,属于结构性、根本性的对抗,非个人情感或暂时妥协所能化解。所谓“朋友”,建立在共同利益与价值认同之上,而敌我之间无共同利益可言,故“猫鼠为友”实为悖论。
2.阶级立场的坚定性与政治清醒的必要性
此语警示革命者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严防“和平麻痹”与“阶级调和”思想的侵蚀。历史上,一切试图与反动势力“合作共治”“和平过渡”的尝试,往往以革命成果被颠覆而告终。毛泽东强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敌我矛盾面前,中立即妥协,妥协即退让,退让即失败。唯有坚定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才能保证革命方向不偏、性质不变。

3.斗争哲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猫鼠不同道”不仅是理论判断,更是行动纲领。它要求在政治实践中,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幻想“温情脉脉的面纱”能掩盖阶级压迫的血腥本质。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正是基于对敌我关系清醒认知的战略选择。
历史语境与时代价值
1.革命年代的现实映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广大人民之间构成典型的“猫鼠关系”。国民党反动派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阶级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毛泽东以此比喻,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认清敌人的本质,坚决走武装斗争、人民革命的道路。
2.新时代的辩证启示
在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但国际格局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尖锐。面对外部遏制、分裂势力、腐败现象等“现代之鼠”,仍需保持“猫”的警觉与战斗力。同时,必须准确识别“谁是敌人、谁是朋友”,防止“内部变质”“和平演变”,确保党和国家的性质永不变色。
3.方法论层面的普遍意义
此箴言所体现的“本质思维”与“底线思维”,对治国理政具有普遍指导价值。在处理重大战略问题时,必须穿透表象,直指本质;在原则问题上,绝不退让,守住底线。无论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还是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都需秉持“猫鼠不容”的清醒认知。
理论辨析与历史反思
需指出的是,此论适用于对抗性矛盾主导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亦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强调对非对抗性矛盾应采取民主、教育、团结的方法。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观是辩证的、发展的,既坚持原则性,又讲究策略性。
因此,理解“猫鼠之喻”,必须置于具体历史条件之中,避免简单化、标签化、泛化运用。在今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合作共赢,体现了超越零和思维的更高政治智慧,但这并不否定在根本利益面前必须坚守立场。
结语:永葆政治本色,坚持斗争精神
“猫和老鼠做不了朋友”,不仅是一句警世恒言,更是一种政治清醒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洪流中,必须始终牢记“为谁执政、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一边,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动摇党的领导、威胁国家统一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和坚决斗争。
这一箴言,是革命先辈用血与火淬炼出的政治智慧,是共产党人必须代代传承的精神基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唯有保持“猫”的敏锐、坚定与果敢,方能穿透迷雾、战胜挑战,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千秋万代。
【审稿:阿渊】
上一篇 : 【良友点评】“女子因调岗不服公司安排遭经理打耳光抹辣椒”折射出什么问题?
下一篇:红色精神 永垂不朽——纪念毛岸英同志诞辰103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