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实时快报 法治舆情 康养医药 文旅体宣 陆台港澳 企业推广 生态环保 社会民生 科技三农 原创作品 图文视频 视频栏目
首页 > 科技三农

【良友点评】“恢复进口美国大豆”与“反制巴西的积极意义”

发布日期:2025-10-31 浏览量:114598 

(本网特约评论员  良友)

圣保罗港堆积如山的大豆在高温高湿中霉变,每天120万美元的滞港费化作持续运转的“碎钞机”……中国粮商时隔五个月重启美国大豆采购,18万吨订单为中美经贸僵局带来破局信号……这场全球大豆贸易的格局重构,绝非简单的采购转向,而是中国在国际经贸博弈中战略智慧的集中显现。恢复进口美国大豆与对巴西不当贸易行为的反制,本质是一体两面的战略抉择,既筑牢了粮食安全底线,又重塑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规则生态,其积极意义远超单一交易本身。

恢复进口美国大豆,是基于多元安全的理性布局,更是撬动经贸博弈的精妙杠杆。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中国从未放弃构建“多点开花”的供应链体系——美国大豆以其品质稳定、供应规模化的优势,始终是全球大豆贸易的重要一极。2024年中国自美大豆采购额达126.4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超50%,这种深度绑定的经贸关系,使其成为缓解贸易摩擦的“润滑剂”。此次18万吨订单的落地,恰与美方“芬太尼关税”松口形成呼应,印证了“贸易对等”的博弈逻辑:3月中方对美豆加征关税本就是对美方针对性关税的反制,而双向恢复常态贸易的举动,既缓解了美国农业州的产能压力,更为APEC会谈铺垫了积极基调。从长远看,恢复美豆进口并非重回单一依赖,而是在巴西之外构建关键备选,通过500万至1000万吨的潜在采购规模,填补巴西新豆上市前的供应缺口,让供应链韧性在多元选择中得到强化。

对巴西的反制,是市场规律对投机行为的必然修正,更是中国买方话语权的鲜明彰显。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巴西迅速填补中国大豆进口空缺,却陷入了“垄断即任性”的误判:将大豆价格抬升至每吨650美元的高位,远高于美国同期价格,还附加苛刻运输条款,甚至高喊“离了我们,中国就断供”。这种无视市场公平的投机行为,直接导致中国榨油厂加工一吨巴西大豆亏损200多元,倒逼中方采取反制措施——集体取消800万吨订单,让巴西大豆库存周期拉长至6.8个月,霉变损耗不可估量。这场反制的积极意义,首先在于击碎了“资源垄断就能控制市场”的幻想,让巴西认清中国市场的选择权本质;其次在于树立了贸易合作的规则标杆,证明任何基于短期利益的价格讹诈,终将遭到市场反噬;更重要的是,反制行动与阿根廷、乌拉圭等供应国的合作形成联动,2天半敲定130万吨阿根廷大豆订单,印证了中国供应链“闪电切换”的能力,让“主力+补充+备选”的供应组合落地生根。

更深层的积极意义,在于这场贸易调整推动了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立体化升级。恢复美豆进口与反制巴西投机的背后,是中国手握的三张核心王牌:4500万吨大豆战略储备构成的“压舱石”,让市场价格波动始终可控;低蛋白饲料技术推广与替代蛋白应用,每年节省1900万吨大豆,将自给率提升至22%,从需求端改写了依赖方程;而全球采购网络的多元化布局,彻底摆脱了对单一国家的供应依赖。这种“储备+技术+多元”的立体防御体系,让中国在贸易博弈中始终掌握主动权,既保障了饲料、食品工业的稳定供应,又为国内大豆产业升级赢得了时间与空间。

全球贸易的本质是利益共享,而非零和博弈。中国恢复进口美国大豆,不是对巴西的刻意打压,而是对公平贸易秩序的维护;对巴西投机行为的反制,不是拒绝合作,而是倒逼其回归理性合作轨道。这场大豆贸易的格局重构,最终指向的是“互利共赢”的终极目标——美国获得了稳定的出口市场,巴西认清了合作的边界,中国则筑牢了粮食安全防线,全球农产品贸易也在多元竞争中回归规则本源。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中国的大豆贸易策略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贸易安全,源于供应链的广度、需求端的韧性和规则上的坚守。恢复进口美国大豆与反制巴西不当行为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眼前的利益平衡,更在于为全球经贸合作树立了“不依附、不盲从、守规则、求共赢”的新范式——这正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全球治理中贡献的东方智慧。

作者:良友

【审稿:阿渊】


上一篇 : 发展人工智能应立足于守护生命与国家安全,而非侵蚀民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