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时政国际军事财经港澳经济消费法治反腐交通环保地方舆情民生社会科技生活商务健康文化

港區代表委員:國家大力支持 香港未來更美好

2023-03-07 07:45:54    来源:大公报    编辑:

  左圖:多位港區代表委員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港內容體現國家始終關心支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右圖:政府工作報告重申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市民對未來充滿信心。

  【大公報訊】記者義昊、張帥、郭瀚林兩會報道: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港內容體現國家始終關心支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有強大祖國作香港堅強後盾,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香港未來更加美好。

  各界應珍惜和捍衛「一國兩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林順潮表示,中央過去五年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各界應該珍惜和堅決捍衛「一國兩制」,維護香港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法治環境。香港各界應當認識到香港與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緊密相連,能否更好融入大灣區與國家發展大局對香港未來發展關係重大。特區政府、立法會應該與香港市民之間形成良好互動與溝通,關注民生,傾聽民意,塑造香港新的政治生態和氣象。

  行政會議成員、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陳清霞對大公報表示,「過去這五年,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行程中,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到興,加快重回正軌、推進全面復常,實踐再次證明,有習主席領航掌舵,中央政府堅強領導,特區政府積極作為,社會各界團結聚力,一定會把香港建設好,『一國兩制』實踐定會取得更大成功。」在她看來,今次政府工作報告重申,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加堅定加快恢復經濟的信心,克服、戰勝各種困難的決心。有強大祖國作堅強後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大機遇,香港未來發展充滿無限希望。

  「真招實策」堅定投資信心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朱鼎健說:「我印象最深的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這展現了中國經濟向前發展的決心。」他表示,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國家針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提出要重點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保市場主體;針對有效需求不足,提出要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消費;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預期不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很多「真招實策」,例如繼續大規模減稅降費,政府關鍵領域要深化改革,尤其要防止政策一刀切等。這些政策無不體現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作為長期在內地投資的香港人,他也會緊隨國家發展,繼續堅定在祖國內地的投資信心。

  招攬人才增文化多樣性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蘇清棟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港澳內容時,着重強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他認為,經濟全面穩步復常,人才至為關鍵。他對特區政府最新出台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感到振奮,該方案一方面反映出政府有決心積極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另一方面,引進高新科技人才將有助於創新和創造就業機會,新增香港經濟的競爭力。同時,吸引不同背景的優秀人才將有助於新增香港文化的多樣性,有利於推動人文交流,從而促進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執委胡劍江表示,國家發展進入新的里程,香港也進入由治及興的新時期。

  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既要關心熟悉國家和香港事務,了解國情民意,又密切聯繫香港各行各業、準確把握各方面需要和訴求,以高標準、高要求和高品質參會履職,充分發揮溝通橋樑作用,肩負起參議國事、建言獻策的重任,對國家和香港負責。

  建議增灣區人才經濟互動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邵家輝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位置得天獨厚,可以成為「超級聯繫人」,貫穿「內循環大市場」及「國際循環大市場」。為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做到優勢互補,他建議增加大灣區人才與人力互動與經濟互動,支援香港零售及產品商家走進大灣區,投資拓展8000萬人口大市場。

  倡設「網紅」基地講好中國故事

  在融媒體時代,萬物皆是媒體。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美亞娛樂資訊董事會主席李國興認為,需要通過各種渠道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面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他建議在香港建設「網紅外宣」基地,探索網紅搭台、國貨唱戲,以「電商+文化」方式助力國家講好故事、促進發展。一方面挖掘香港和內地省市特色文旅、美食、時尚等內容,培育若干中華新國貨載體,促進商品和文化同步「出海」;另一方面提升內地電商平台及社交媒體在香港和東南亞國家的佔有率和活躍度。

  李國興亦強調,要加強業務培訓,特別是注重匡正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促進「網紅」的流量經濟動能與國際傳播的政治和文化使命相匹配。此外,既要支持香港特區堅持「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原則,也要指導採取適當監管措施,抑制「網紅」及相關平台的虛假熱度,依法打擊非法刷粉、虛假流量等行徑,避免其騙取廣告、帶來損失、影響整體公信力。

亚洲中国新闻网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亚洲中国新闻网
24小时排行榜
  • 二维码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072号 工信部备:京ICP备2020045465号-7 注冊證 Copyright 2020 亚洲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